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3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3号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档案室 发布时间:2014-07-01

陕发改办函〔2014〕79号

张仓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渭河宝鸡段生态用水问题的建议》(第173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水电产业的关注和支持,现就渭河宝鸡段生态用水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十年来,受制于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影响,渭河全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6%、耗水增长53.6%,同时渭河丰枯变化大,来水年内、年际间相差7~10倍,加之干流上没有大的调蓄工程,河道非汛期出现了严重的“首尾有水中间干”现象。据资料和数据分析,渭河干流宝鸡峡以上河段开发利用程度低,基本维持了河道自然状态,而武功段以下河道流量较大且相对稳定。林家村至武功段近100公里的河道生态水流量严重偏少且保证率差,主要是由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宝鸡峡灌区的农业灌溉,以及灌区内魏家堡、杨凌、绛帐水电站发电引水直接导致。
  渭河整治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630公里全线堤防基本建成,堤岸滩面生态景观初步显现,河流生态问题愈加受到社会关注。为科学调度水资源,维护渭河健康生命,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省水利厅会同我委和省级相关部门,对渭河干流电站运行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提出了“非汛期关闭宝鸡峡灌区的魏家堡、杨凌和绛帐三个水电站,汛期合理引水发电,并利用灌溉工程反向调节生态水”的方案,并报请省政府每年能列支一定的生态补偿资金,确保更好的调度生态水。同时,省水利厅要求宝鸡峡管理局加强灌溉、生态用水调度,从3月25日起,林家村渠首保证下泄5~8立方米/秒的生态流量。从放水以来现场查看效果来看,渭河林家村至咸阳段河流保障了5~20立方米/秒的河道流量,基本满足了生态和景观用水需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调度政策的研究和调度措施的落实,从根本上保障渭河水生态安全,早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年4月14日

(联系人:鱼江涛,电话:029-87291914)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