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改办复〔2016〕175号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能源产业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严格保护”的建议》(第9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提案所提到的,“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我省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与环保并举势在必行,具体的建议意见我们已落实在相关规划中。
一、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为指导,按照“三个转化、三个深化、三个围绕”战略布局,加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陕北高端、关中挖潜、陕南绿色”的能源区域协调发展和能源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附加值”两条主线,面向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技术创新,打造“高端、高效、绿色、特色”的陕西能源升级版,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重点围绕“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升资源附加值”,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打造“高端、高效、绿色、特色”为特征的产业升级版。
高端——就是着力推进向产业的中高端转移,提高资源附加值,保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高效——就是着力提高资源开发采收率、回采率和转化利用的效率,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做出更大贡献。
绿色——就是要坚持“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扩大清洁能源供应和煤炭清洁利用并重”,推进产业与自然协调发展。
特色——就是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陕西能源品牌,提高产业竞争力,抢抓能源丝绸之路建设新机遇。
在产业布局上,坚持“煤油气与新能源并重、资源开发与资源转化并重、能源化工与能源化工装备并重、省内发展与走出去并重”,实现优煤、稳油、扩气、促新、深转化、强装备,培育一批产业集群,以能源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以相关产业促进能源产业做强,推进能源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重点做强“电力外送、新能源、煤炭深度转化”三个增长点,打造形成能源丝绸之路“产业示范、能源金融、能源贸易、能源技术、能源装备”五个中心。
在区域布局上,坚持“开发陕北,稳定关中、优化陕南” ,陕北地区加快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建设,努力实现再造一个“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区及能源装备制造坚持能源化工相关产业一体化创新发展,增强能源接续能力,打造丝绸之路能源金融贸易中心;陕南坚持绿色能源开发总基调,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开发镇巴天然气,建设火电电源支撑点,逐步实现能源消费总量自给,推进区域能源协调发展。
到202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6.4亿吨标煤,其中外送约4.67亿吨标煤,省内消费量约1.7亿吨标煤。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以内,可再生能源占13%以上。万元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约15%。能源化工完成增加值5300亿元。
二、重点措施
(一)构建高效清洁能源利用体系
从能源发展自身出发,规划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一是实施能源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强力推进现有产能能效限期达标,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持续改善能源民生。实施“气化陕西”工程,推进“以电代油”、“以电代煤”,着力改善天然气、电力供应条件,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三是构建集成互补、梯级利用的终端供能系统。加快实施一批集中供热工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工程、新能源微电网工程示范以及余热、余能、余压、LNG冷能以及工业副产煤气等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工程。
(二)稳步推进煤油气产能建设
大力推进能源生产革命。一是安全绿色集约高效发展推进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以现代化矿井建设为主,加强矿区综合治理,推进煤炭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发展,“十三五”末安全绿色高效煤矿产量达到2亿吨/年。
二是大力推进石油高效稳产。统筹推进老油区、新油田和新层系的开采,强化精细注水工程,扩大三次采油技术应用规模,平均原油采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22%左右。力争原油在3700万吨水平上稳产20年。
三是常规、非常规并重推进扩大天然气产量。可持续推进陕北气田开发,加快镇巴气田开发。积极推进陕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韩城、吴堡、彬长等煤层气,延安地区延长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突破。力争2020年常规天然气产能达到500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40亿立方米。
(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要着力降低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标准,积极打造陕北光伏和风电、关中分布式光伏、陕南水电三大新能源基地。一是稳步发展水电。全面完成汉江流域梯级开发任务,积极开展黄河北干流前期工作, “十三五”期间新增水电装机200万千瓦。
二是加快发展风电。加快定边、靖边、神木、府谷、横山、吴起等风电聚集区建设,稳妥推进低风速风电示范和分散式项目建设,到2020年风电装机新增500万千瓦。
三是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大力支持光伏扶贫、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农业光伏、煤矿采空区治理光伏、生态环境治理光伏、风光互补和风光储工程、太阳能热发电等7大类太阳能发电领域。到2020年光伏装机新增570万千瓦。
四是有序开发生物质能。有序发展秸秆直燃发电,合理慎重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到2020年生物质能累计装机达到20万千瓦。
五是扩大地热能应用。积极推广干热岩供热技术、地热尾水砂岩回灌等新技术,积极研究开发地热能发电装备及技术,到2020年全省采用干热岩技术供暖的建筑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以上。
(四)推进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化
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变输煤为输电、输油、输气。一是建设煤电支柱产业。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优先发展城市热电联产、矿区低热值煤发电,大力推进陕北神府、榆横、榆神、延安,关中彬长等“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省电力装机8376万千瓦,其中省内自用装机5670万千瓦,“西电东送”装机2706万千瓦。
二是大力推进煤制油产业。总结示范项目经验,加强技术集成,围绕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制油技术升级,建设未来能源榆横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围绕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制油品和混合伯醇技术产业示范,建设延长石油榆横200万吨油醇联产工程。围绕油煤共炼技术升级,建设延长永炼百万吨级油煤共炼装置。围绕煤焦油提取与制合成气一体化技术工业化示范,适时启动延长榆神煤炭清洁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20年在建煤制油产能1000万吨。
三是积极谋划煤制气产业。积极引进先进煤制气技术,按照综合能耗不低于51%,千标方气煤耗不高于2.3吨标煤、水耗不高于5.5吨,着力推动中石化-陕煤榆神80亿方煤制气,榆能-陕燃气榆横40亿方煤制气等项目。力争到2020年在建煤制气产能40亿方。
(五)全面推进化工产业高端化
按照多元和循环经济的思路,积极打造能源化工产业全产业链。一是科学合理发展煤基化工原料生产。煤制烯烃发展坚持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的思路,重点加快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延长石油靖边油气煤综合利用项目二期、陕煤渭南精细化工园区、陕煤榆林煤化工综合产业园等建设。煤制芳烃重点推进百万吨级煤基芳烃产业化示范,探索以煤焦油与劣质煤炭综合转化制取芳烃的集成创新路线,加快推进华电榆横煤基芳烃、榆能集团乌苏海则煤制芳烃等项目。打造千万吨烯烃和500万吨芳烃生产基地。
二是加快提升传统煤化工。重点按照“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模式,积极开发煤提取煤焦油与制合成气一体化技术,研究推广兰炭配煤用于发电,推广对焦炉气、煤焦油、粗苯等干馏产品集中进行精深加工、多次深加工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耦合集成,提升兰炭产业技术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和精细化工。依托现有“双聚”产品项目,开发高牌号产品;依托新建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条下游加工路径,延伸产业链,打造能源化工全产业链。
四是大力发展能源循环经济。围绕能源化工生产产生的“三废”再利用,打造若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和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基地。
(六)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一是建设坚强电网。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形成750千伏“关中双环网、陕北至关中双通道”的骨干网架结构。建成神府至河北南网扩建工程、榆横至潍坊和陕北至华中特高压输电通道,彬长至江苏、延安至华中等煤电基地外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二是完善天然气管网体系。新建长输管道3000余公里,建成互联互通的天然气输配管网格局,基本实现“县县通”输气管道,进一步提升供气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储能设施建设。打造上、中、下游协同一体的储气调峰系统,形成不低于全省平均三日用气需求量的储气能力,并逐步达到年需求量的10%。加快抽水储能工程建设,基本建成镇安140万千万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推进陕北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增强电力调峰能力。
四是打造全国油气输配枢纽。建设中石油、中石化“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长输管道联络线,建设一批油气储备项目,在西安地区形成全国油气输配枢纽。
(七)提高能源科技创新水平
大力实施能源技术革命。一是加强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以绿色、低碳、智能、网络为发展方向,围绕资源开采和深度转化,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引进,着力做到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保一批、集中攻关一批。
二是做强能源装备。以推进智能制造、满足能源革命对装备的需要、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为主攻方向,提升输变(配)电设备、石油天然气钻采输送设备、煤炭开采洗选设备三大传统装备,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装备、风电装备、核电装备、氢燃料电池和新型储能装置四大新兴装备,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八)推动能源体制改革试点
实施能源体制革命。一是健全能源市场体系。推动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推动能源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油气体制和能源国企改革。
三是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逐步实现由政府定价机制向市场定价机制过渡,形成合理透明的定价机制,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监管制度。
四是创新能源项目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健全完善项目业主退出、建设环境保障机制,形成加快建设的合力。
(九)深化对内对外能源合作
积极参与能源丝绸之路建设,一是加大境外能源开发建设。以油气为核心,在国家确定的能源对外合作重点区域中抢抓机遇,争取更多的资源权益规模。
二是扩大能源合作领域。以能源“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资源勘探开发和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从投资、贸易、技术服务、工程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展对外合作的领域。
三是搭建能源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西咸新区丝绸之路能源金融贸易中心,打造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交易和结算中心,提高我省在对外能源合作中的影响力。
感谢贵委对我省能源产业发展的关心。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