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全省优秀改革案例】西安市为国企退休人员搭建“幸福之路”
来源:体改处 发布时间:2021-11-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瘦身健体”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其中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重中之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是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内容。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有关精神要求,牢牢抓住“平稳交接、高效服务”主线,以提升退休人员“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首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平台“幸福之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扎实推进移交和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为街道(镇)和社区“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提供便捷化服务。据统计,移交至西安市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约49万人。

  改革措施:化繁为简,促移交工作高效便捷。加强顶层设计,赋能基层一线,面对接收数量大、情况复杂、社会化管理任务重的实际,从“6+6+6”的线上移交理念出发,创新研发现代化数字移交工作平台,实现交接工作全盘可视化,即“全市一盘棋、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矛盾有多少、问题集中解决、主体责任认领”6个主要问题;“市级、区县、街道、社区、移交企业、移交平台”6个用户层级;“明确移交数量、区县接收认领、街道区域分配、社区核实接收、社会保障服务、遗留问题解决”6个设计流程。不断升级优化移交平台系统,建立健全“日登记、周梳理、月总结”的客户服务机制,打通平台网站、微信小程序、服务热线、微信群等各条线技术、客服咨询答复渠道,移交平台在平台网站、服务号、手机小程序对全市退休人员开放“咨询、建议、投诉”窗口,确保有关诉求和问题得到回应解决,切实从源头上保障移交稳定。

  创新融合,助九项服务无缝衔接。为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衔接,移交平台采取内网系统统一存储,以“外网服务+手机小程序+后台客服流程+内线数据传送”应用结合方式,可快速完成“档案历史记载事项、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相关证明打印”等服务,极大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建立基层服务阵地,统筹新城区胡家庙街道陕汽社区、西电设社区、西筑社区、移交平台联合推出“幸福之路综合业务服务站”试点窗口,探索全市标准化、规范化、可推广、可持续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服务窗口共为国企退休人员及去世职工提供养老医保咨询、档案综合利用、生平(丧葬)服务等2千余次,联合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30次,走访慰问退休职工20余次。移交平台还吸纳优秀的退休人员130余名进入“幸福之路退休人才库”,建立健全“幸福之路志愿者共同体”制度,服务窗口作为社区坚强的补位,在常态化移交审核接收、疫情联防联控、全员核算检测等社区重点工作中及时补台,有效缓解社区工作压力,为后移交时代建设有温度的社区生活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成效:2020年7月11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1709家企业在平台上进行了信息注册,约49.4万名退休人员信息已传输至社区管理员层级。完成挂接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副本44.5万份,网上档案利用服务、去世职工生平服务已全面开通。2020年10月15日,陕西省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指出:“西安市提前一个月完成了辖区内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主体工作。”“西安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担当进取,积极创新开发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幸福之路”移交平台,强力有效推进移交工作,为全省提供了好的经验,为全省按时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幸福之路”移交工作平台被市委网信办评为“2020年数字西安建设优秀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并参加了“2020数字陕西建设成果展暨2020数字陕西建设高峰论坛”。

  2021年,移交平台继续履行西安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常态化移交技术责任主体职能,开通全市统一热线,启动搭建“企业微信+OA”系统的区县—街道—社区—企业互联互通一体化办公软件。同时,围绕社会化管理九项服务内容,建立综合业务服务大厅,以新城区3个社区为试点,创新融合发展“平台+社区”服务管理机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稳定基层社会治理、提升退休人员幸福指数、激活养老服务市场持续创造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