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全省优秀改革案例】杨凌示范区以标准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来源:体改处 发布时间:2022-02-28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农为谷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首先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利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标准化的思路抓现代农业。杨凌示范区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构建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探索出了一条以标准化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探索农业综合标准化服务模式。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出台农业标准化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先后设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食品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和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管理公司,成立陕西省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旱区农业分技术委员会和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搭建由环境监测预警、检测监控、产品溯源、标准查询、专家咨询等集成的农业标准化全过程信息服务平台,确保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实施。

  (二)构建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产品认证、检验检测、产品溯源,品牌创建“五位一体”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按照“三型五化”(“三型”即企业带动型、基地示范型、种养育大户型; “五化”即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要求,确定了11个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形成了“基地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农户”的“点上示范,面上推广”新格局。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先后在国内建立了70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并在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7个农业国际合作园,探索“杨凌标准”走出去。

  (三)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建“国家旱区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推进农业最新科研成果。近年来,先后制定了《旱区农业术语与定义》等10项国家标准,省级地方标准118项,示范区地方标准130项,农业团体标准20余项,部分成果已在西部地区30余个县市及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国际合作园转化应用。

  二、工作成效

  (一)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杨凌片区实施农业标准化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区内标准化农产品产量、销量、价格分别上浮33.5%、27.9%和68.9%,有效助推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了大部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全覆盖,确保了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杨凌农产品先后被抽检30000多个批次,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未发生过一起农业安全事故。

  (三)塑造杨凌农业品牌形象。杨凌以农业标准化为核心,培育了以“农科城”、“秦岭山”等为代表的一批杨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产品远销国外,目前品牌价值已达 818.58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按标准种植、按要求管理的积极性。

  (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杨凌先后建立1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