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牢固树立“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理念,坚持以项目加快发展、以项目促进转型、以项目改善民生,做到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制定《陈仓区稳投资重点工作“一线推进”工作方案》,由区级领导带头,每月至少对所包抓项目查看一次,确保问题在项目一线发现、在项目一线解决。推行重点项目建设分类管理、“五个一”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级包抓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推进方案、一名信息联络人员”,以承诺倒逼服务、以督查倒逼进度、以考核倒逼落实。修订完善《陈仓区重点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实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重大问题专题研究,项目要素重点保障,做到双周调度、月通报、季点评、年终考核奖惩。在区级融媒体设立《追赶超越看项目》专栏,定期晒成绩、找差距,持续促进重点项目快速推进。2020年,全区确定重点项目186个总投资32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7.06亿元,项目个数和年度投资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1-7月份,全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1.28亿,占年计划63.97%。4月以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
二、主动抓机遇,积极策划储备。制定全区《健全项目谋划长效机制实施方案》,设立项目谋划专项资金,积极探索部门提、发改审、专业咨询机构深度包装、部门合力争取、项目落地奖补的项目谋划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全区项目谋划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全区上下谋划项目积极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全区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深入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准确研判投资重点,充实国家重大项目库,入库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5个,梳理重大前期项目149个。抢抓中央支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围绕“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补短板等方面主动出击,上报新增中央投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项目175个,项目总投资517亿元。落实中央预算内和抗疫特别国债项目5批24个子项目,总投资12.9亿元。结合“十四五”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了工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商贸流通业壮大、城市品质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事业等7个大类的重点项目400余个,1-7月份全区累计谋划项目达到747个。
三、精准抓招商,增强投资后劲。设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落实《宝鸡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十条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上半年注册落地总部企业48户。修改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对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项目投资信息提供人进行奖励,对引进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的单位给予表彰,有效集聚招商引资工作合力。出台《陈仓区支持企业发展奖励措施》,对新引进企业、扩大产能企业和提质增效企业进行奖励扶持,支持落户企业壮大发展。结合 区域实际,成立陆港新城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10个产业招商分局,加大产业招商工作力度。开展以商招商、邀请考察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先后邀请上海电器、正威国际集团、山东威高集团等50余户企业来我区洽谈考察,由区级领导带队外出对接企业30余户。1-7月全区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63个,亿元以上项目40个,完成到位资金82.41亿元、省际到位资金57.04亿元。积极对接政策性银行融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PPP项目策划申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快形成有效实物投资。
四、倾心抓服务,提振发展信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早动快充实健全全区复工复产及包联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力量,精准落实中省市援企稳岗、纾困解难政策,开展“查堵点、破难题,抓落实、促提升”活动,市区两级486名干部下沉企业,当好“店小二”,协调解决企业用工、原材料运输、产业配套等各类诉求问题187个。持续精简审批事项,瞄准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和“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积极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代办制、容缺受理制等制度,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事项纳入“绿色通道”,采取特事特办、全程帮办、专人跟进等多种方式,助推企业项目顺利推进。大力推行“四办三服务”,打造企业服务专岗升级版,在全省率先开设“惠企政策兑现专区”,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受理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申办事项。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003户,同比增长37.2%。积极帮助企业应对疫情的带来的不利影响,累计为企业复工复产放贷、续贷、授信5.13亿元,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费4000万元,着力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稳增长、稳预期奠定坚实基础。